【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一、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宋代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句诗描绘了夏日乡村中儿童在桑树荫下学习种瓜的情景,展现了农村生活的宁静与童趣。
诗句中的“童孙”指的是年幼的孙子或小孩,“未解供耕织”说明他们还不懂得耕田和织布这些繁重的农事劳动;“也傍桑阴学种瓜”则表现了他们在长辈的指导下,模仿大人种瓜的样子,体现出一种天真烂漫的乡村生活画面。
整首诗通过描写夏日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乡村童真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古代社会中,儿童从小接触农事、参与家庭劳作的现实。
二、核心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 |
| 原文 |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 作者 | 范成大 |
| 朝代 | 宋代 |
| 诗歌类型 | 田园诗 |
| 主题 | 农村生活、儿童天性、自然风光 |
| 意象 | 童孙、桑阴、种瓜、耕织 |
| 情感 | 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童真的赞美 |
| 艺术特色 | 生动形象、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
三、补充说明
这首诗虽然简短,但语言清新自然,贴近生活,展现了诗人对农村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诗中没有刻意的抒情,却通过“童孙学种瓜”这一细节,传达出一种和谐、朴素的生活之美。这种描写方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真实感,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
此外,诗句中“未解供耕织”与“学种瓜”的对比,也暗示了儿童的成长过程——从无知到学习,再到逐渐理解成人世界的辛劳,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人生哲理。
如需进一步解读其他诗句或拓展相关背景知识,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