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尽已无擎雨盖全诗是什么意思】一、
“荷尽已无擎雨盖”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赠刘景文》。这句诗描绘的是初冬时节,荷花凋谢,荷叶枯萎,已经没有了昔日撑起雨伞般的绿叶。整首诗通过描写秋末冬初的景色,表达了对友人刘景文的赞美与勉励,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不仅是写景,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人生哲理的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二、表格展示
| 诗句 | 出处 | 作者 | 意思 | 表达情感/思想 |
| 荷尽已无擎雨盖 | 《赠刘景文》 | 苏轼 | 荷花已经凋谢,荷叶也枯萎了,不再有如伞般的绿叶遮挡雨水 | 描写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
| 枫落吴江冷 | 《赠刘景文》 | 苏轼 | 枫叶飘落,吴江水面显得寒冷 | 表现季节变化带来的清冷氛围 |
| 一年好景君须记 | 《赠刘景文》 | 苏轼 | 一年中最好的风景你应当记住 | 鼓励朋友珍惜当下美好时光 |
| 最是橙黄橘绿时 | 《赠刘景文》 | 苏轼 | 尤其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候 | 赞美秋末冬初的丰收景象 |
三、延伸理解
“荷尽已无擎雨盖”不仅仅是在描述自然景象,更隐含着对人生阶段的思考。荷花象征着青春与美丽,而当它凋谢,意味着一个阶段的结束。但诗人并没有因此感到哀伤,而是转向了对其他美景的欣赏,比如橙黄橘绿的秋天。这种从衰败中看到希望的态度,正是苏轼诗歌中常见的风格。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也常常用这句话来比喻人生的转折点,提醒自己即使在困难或低谷时期,也要看到未来的希望与可能。
四、结语
“荷尽已无擎雨盖”虽简短,却蕴含深远的意境与哲理。它不仅是一幅秋末冬初的自然画卷,更是诗人对友情、人生和时光的深刻感悟。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苏轼高超的艺术造诣,也能从中获得面对生活变化的智慧与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