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后赤壁赋原文

2025-11-24 07:49:22

问题描述:

后赤壁赋原文,跪求好心人,拉我出这个坑!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4 07:49:22

后赤壁赋原文】《后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年)所作的一篇散文,与《前赤壁赋》并称为“赤壁二赋”,是苏轼在黄州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此文以游江、登山为线索,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人生的哲理思考,体现了作者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

一、

《后赤壁赋》延续了《前赤壁赋》的写作风格,但情感更加沉静,哲理更为深邃。文章通过一次夜游赤壁的经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与超脱的精神境界。

文中描写了秋夜江上的清风明月、山间的孤鹤飞舞,以及作者与友人泛舟饮酒的情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二、原文节选及解析

原文 解析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至临皋亭,沿江而上。” 开篇点明时间与地点,叙述作者从雪堂出发,沿江而行,进入赤壁地区。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描绘江边的壮丽景色,突出自然之美,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表达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体现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用比喻表达个体的渺小与生命的短暂,展现哲学思考。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借江水之流与月之圆缺,说明事物虽变,本质不变,体现道家思想。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描述宴饮后的场景,渲染出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氛围。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突然的声响和自然的回应,象征内心的波动与情绪的高潮。
“吾已矣乎!悲夫!” 最后发出感叹,表达对人生、命运的无奈与思索。

三、整体评价

《后赤壁赋》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部蕴含深厚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作者对人生、宇宙的深刻理解。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四、总结表格

项目 内容
作者 苏轼
创作时间 元丰五年(1082年)
文体 散文
主题 自然美景、人生哲理、情感抒发
风格 沉静、含蓄、富有哲思
结构 游江 → 登山 → 观景 → 思考 → 感叹
语言特点 简洁流畅,意象丰富
思想内涵 对人生无常、自然永恒的感悟,体现道家思想

如需进一步分析《后赤壁赋》中的具体意象或哲学思想,可继续探讨。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