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宋之问)原文及翻译】一、
唐代诗人宋之问的《灵隐寺》是一首描写灵隐寺景色与内心感受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灵隐寺的幽静、山林的清寂以及自然的壮丽,表达了诗人对佛门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唐诗中描写佛教寺庙的代表之作。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与意义,以下将提供其原文、逐句翻译及整体赏析,并以表格形式进行归纳整理。
二、原文及翻译表
句子 | 原文 | 翻译 |
1 | 暝色依山楼,归雁过云岫。 | 暮色依附在山间的楼阁上,归来的雁群飞过云雾缭绕的山峰。 |
2 | 乘月叩禅关,流泉漱玉瓯。 | 乘着月光敲响禅房的门,流水轻声冲刷着玉制的茶碗。 |
3 | 松风拂袈裟,竹露滴禅修。 | 松风吹动僧人的袈裟,竹叶上的露水滴落在修行之处。 |
4 | 此地无尘事,心随白鸟游。 | 这里没有尘世的烦恼,心灵随着白鸟自由飞翔。 |
三、诗歌赏析
《灵隐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悠远的山寺图景。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内心的淡泊与超脱。诗中“乘月叩禅关”一句,表现出诗人对佛教修行的向往;而“此地无尘事”则体现了他对世俗喧嚣的疏离感。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灵隐寺的清幽环境,也寄托了诗人对精神净土的追求,具有浓厚的禅意色彩。
四、结语
《灵隐寺》是宋之问笔下极具代表性的一首山水禅诗,它以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灵隐寺的自然风光与宗教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通过本诗的学习与理解,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唐诗的优美意境,也能体会到古人对自然与心灵和谐统一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