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班级心理辅导记录表怎么填】在小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学校通常会使用“小学生班级心理辅导记录表”来记录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正确填写这份表格,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还能为后续的个别辅导提供依据。
以下是对“小学生班级心理辅导记录表怎么填”的总结与示例表格,帮助教师更清晰地掌握填写方法。
一、填写
1. 基本信息
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学号等,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2. 辅导日期
记录每次心理辅导的具体日期,便于追踪学生心理变化。
3. 辅导对象
明确是全体学生还是个别需要关注的学生,如情绪不稳定、适应困难、人际关系紧张等。
4. 辅导目的
简要说明本次心理辅导的目标,例如:缓解焦虑、改善同学关系、增强自信心等。
5. 辅导内容
描述辅导过程中进行的活动或谈话内容,如开展心理游戏、倾听学生心声、引导表达情感等。
6. 学生表现
记录学生在辅导中的反应和行为表现,如是否愿意交流、情绪是否有波动等。
7. 问题分析
分析学生当前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如孤独感、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等。
8. 建议措施
提出具体的干预建议,如家庭沟通、个别辅导、同伴支持等。
9. 备注
可补充其他重要信息,如特殊事件、家长反馈等。
二、小学生班级心理辅导记录表示例
| 项目 | 内容 |
| 学生姓名 | 张小明 |
| 性别 | 男 |
| 年龄 | 10岁 |
| 班级 | 三年级(2)班 |
| 学号 | 08 |
| 辅导日期 | 2025年4月5日 |
| 辅导对象 | 全体学生(重点观察张小明) |
| 辅导目的 | 缓解学生焦虑情绪,提升课堂参与度 |
| 辅导内容 | 开展“我的情绪卡片”活动,引导学生识别和表达情绪;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同学间交流 |
| 学生表现 | 张小明一开始较为沉默,后在活动中逐渐打开,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感受 |
| 问题分析 | 张小明近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常独自一人,存在一定的社交障碍 |
| 建议措施 | 安排一对一心理辅导,鼓励其参与集体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环境 |
| 备注 | 家长反馈孩子在家也较少说话,需持续关注 |
三、填写注意事项
- 真实客观:记录应基于实际观察,避免主观臆断。
- 保护隐私:注意学生个人信息的安全,不得随意泄露。
- 及时更新:根据学生心理变化定期填写,保持记录的连续性。
- 结合实际: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调整辅导内容和方式。
通过规范填写“小学生班级心理辅导记录表”,教师可以更有效地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营造健康、积极的班级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