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眦必报出处于哪里】“睚眦必报”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对微小的怨恨也不轻易放过,报复心极强。这个成语虽然常见,但其出处却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下面将从来源、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睚眦必报 | 
| 拼音 | yá zì bì bào | 
| 含义 | 比喻对极小的仇恨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报复心强的人。 | 
| 出处 |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 
| 用法 | 多用于贬义,形容人缺乏宽容之心。 | 
| 近义词 | 计较小事、恩怨分明、小肚鸡肠 | 
| 反义词 | 宽宏大量、宽容大度、不计前嫌 | 
二、出处考证
“睚眦必报”最早见于《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原文如下:
> “夫以秦之强,而王之贤,犹若此,况臣之愚,岂敢忘?然臣闻之:‘睚眦必报’,今君有怒,臣不敢言。”
这句话的大意是:虽然秦国强大,君主贤明,但仍有如此情况,更何况我这样愚笨的人,怎么敢不说话呢?不过我听说:“对小小的怨恨也不放过。”如今您生气了,我不敢多说。
这里的“睚眦”指的是瞪眼的样子,引申为微小的怨恨或仇视。整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是很小的怨恨,也会加以报复。
三、延伸理解
1. “睚眦”的本义
“睚”指眼睛,而“眦”也指眼角,合起来指瞪眼的样子。因此,“睚眦”常用来形容人愤怒时的眼神。
2. 成语的演变
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睚眦必报”逐渐成为固定搭配,用来形容人报复心强、心胸狭隘的性格特点。
3. 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睚眦必报”多用于批评那些对小事斤斤计较、不肯宽容的人,常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四、使用示例
- 他为人睚眦必报,稍有不满就记在心里,让人难以接近。
- 虽然对方只是不小心碰了他一下,但他却睚眦必报,非要讨个说法。
五、总结
“睚眦必报”这一成语源自《史记》,原意是指对微小的仇恨也不放过,后被广泛用于形容人报复心强、心胸狭窄。通过对其出处、含义、用法及示例的梳理,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该成语的背景和实际运用方式。
如需进一步探讨其他成语的出处与用法,欢迎继续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