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俱焚出处于哪里】“玉石俱焚”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在灾难或冲突中,好人和坏人一起受到损害,或者事物在毁灭过程中一同被毁。但很多人并不清楚这个成语的出处。本文将从成语的来源、含义及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
一、成语来源
“玉石俱焚”最早出自《尚书·胤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意思是:大火烧到了昆仑山(传说中的产玉之地),玉石也被一同烧毁。这句古文形象地描述了灾难来临时,珍贵之物与普通之物一同毁灭的场景。
后来,“玉石俱焚”逐渐演变为一个成语,用来比喻在某种情况下,好的和坏的都被毁掉,不分善恶,同归于尽。
二、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玉石 | 指珍贵的东西,也可引申为好人或有价值的事物 |
| 俱 | 都 |
| 焚 | 烧毁 |
整体意思为:珍贵的东西和普通的物品一起被烧毁,比喻在灾难或冲突中,所有事物都一同毁灭,不分好坏。
三、使用场景
- 形容灾难性后果:如战争、自然灾害等导致无辜者和有罪者同时受害。
- 批评不加区分的做法:如政策失误、管理混乱等,导致不该损失的也跟着受损。
- 文学或影视作品中:常用于渲染悲剧氛围,增强情感冲击力。
四、相关例句
1. 这场大火让整个村庄陷入毁灭,玉石俱焚,令人痛心。
2. 在这场风波中,他虽然无罪,却也难逃牵连,真是玉石俱焚。
3. 不分青红皂白地处理问题,只会造成玉石俱焚的后果。
五、成语演变与现代应用
“玉石俱焚”最初是描述自然灾难的结果,后逐渐扩展到社会、政治、道德等多个领域。现代人常用它来形容因决策不当、局势失控而导致的全面损失,强调“一损俱损”的结果。
六、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玉石俱焚 |
| 出处 | 《尚书·胤征》 |
| 原意 | 大火烧毁玉石,比喻珍贵与普通之物一同毁灭 |
| 现代意义 | 形容灾难或冲突中好人与坏人一同受害,不分善恶 |
| 使用场景 | 描述灾难、批评失策、文学表达等 |
| 例句 | “这场大火让整个村庄陷入毁灭,玉石俱焚。”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玉石俱焚”不仅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成语,更是一种深刻的社会现象的象征。了解它的出处和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一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