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古诗原文及翻译】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小松》是一首寓意深远的咏物诗,通过描写小松的成长过程,表达了对人才成长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本文将对《小松》的原文进行整理,并提供准确的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一、诗歌原文
《小松》
杜荀鹤
原文: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二、诗歌翻译
| 原文 | 翻译 |
| 自小刺头深草里 | 小松从小就在深草中生长,尖尖的枝头显露出来 |
| 而今渐觉出蓬蒿 | 如今渐渐地显露出比蓬蒿还要高 |
| 时人不识凌云木 | 人们没有认识到它将来能成为参天大树 |
| 直待凌云始道高 | 直到它长到云霄才说它高大 |
三、
《小松》以小松为喻,描绘了一个人从默默无闻到逐渐崭露头角的过程。诗中“自小刺头深草里”表现了小松在成长初期的不起眼;“而今渐觉出蓬蒿”则说明它开始脱颖而出;“时人不识凌云木”揭示了社会对人才的忽视;最后“直待凌云始道高”则讽刺了人们往往只在成功之后才认可一个人的价值。
这首诗不仅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通过小松的形象,表达了对有志之士在未得志前被忽视的深切同情。
四、表格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诗名 | 《小松》 |
| 作者 | 杜荀鹤(唐代) |
| 类型 | 咏物诗 / 讽喻诗 |
| 主题 | 人才成长、社会认知、人生哲理 |
| 核心意象 | 小松 |
| 表达情感 | 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
| 语言风格 | 简洁凝练,富有哲理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小松》虽篇幅短小,但寓意深刻,是杜荀鹤诗歌中的代表作之一,值得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