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偷生是代表什么意思】“苟且偷生”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勉强维持生命,但缺乏尊严和追求。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强调的是一种消极、被动的生活态度。
一、
“苟且偷生”字面意思是“只求暂时生存”,不追求理想或道德操守,只为了活着而活着。它多用于批评那些在逆境中没有志气、没有追求的人。这种行为往往被视为懦弱、无能的表现。
在古代文学中,“苟且偷生”常与“舍生取义”相对,体现儒家思想中对气节和道义的重视。一个人如果为了保命而放弃原则,就会被看作“苟且偷生”。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苟且偷生 |
| 含义 | 指人为了活命而勉强维持生活,不讲原则,缺乏追求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后来引申为“苟且偷生”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带有贬义 |
| 近义词 | 勉强维持、得过且过 |
| 反义词 | 舍生取义、宁死不屈 |
| 情感色彩 | 贬义 |
| 使用场景 | 批评缺乏志气、放弃原则的人 |
| 文化背景 | 儒家思想中强调气节,反对无原则的生存 |
三、延伸理解
在现代社会,“苟且偷生”虽然仍带有贬义,但在某些语境下也可以用来描述普通人面对现实压力时的无奈选择。例如,一些人为了家庭、生活而放弃理想,这种“苟且”可能是出于现实考量,而非完全丧失志向。
不过,从道德和精神层面来看,真正有追求的人,即使身处困境,也会努力寻找出路,而不是一味地“苟且偷生”。
总之,“苟且偷生”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的反映。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不应只考虑生存,更应思考如何活得更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