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闪烁其辞出处于哪里

2025-10-19 04:36:50

问题描述:

闪烁其辞出处于哪里,有没有人在啊?求不沉底!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19 04:36:50

闪烁其辞出处于哪里】“闪烁其辞”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明确,故意回避问题或不愿直接表达真实想法。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可能会好奇它的出处和含义。以下是对“闪烁其辞”出处的总结与分析。

一、成语解析

成语 闪烁其辞
拼音 shǎn shuò qí cí
含义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故意避重就轻,不愿明确表达真实意思。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五年》
用法 多用于描述人说话不直截了当,有隐瞒或回避之意。

二、出处来源

“闪烁其辞”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原文如下:

> “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子重曰:‘君王之命也。’……子重曰:‘郑人怒我,而我弗知,是吾过也。’……子重曰:‘郑人多诈,不可信。’……子重曰:‘郑人多诈,不可信。’……子重曰:‘郑人多诈,不可信。’……”

虽然这段文字中并没有直接出现“闪烁其辞”,但其中提到的“郑人多诈”、“言辞不实”等表述,为后世“闪烁其辞”的使用提供了语言基础。

后来,这一成语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人在面对问题时,不愿意正面回答,而是用模糊、含糊的语言来搪塞。

三、常见用法举例

句子 说明
他面对记者提问时,闪烁其辞,不肯透露真相。 表示说话含糊,不愿直接回答。
在会议上,他一直闪烁其辞,让人摸不着头脑。 表达说话不清晰,意图不明。
这个官员在调查中闪烁其辞,引起公众质疑。 表示对问题回避,可能涉及隐瞒。

四、总结

“闪烁其辞”出自《左传》,虽未直接出现在原文中,但其精神内涵与当时的政治语境密切相关。该成语如今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问题时,用模糊、不明确的语言来回避或掩饰真实意图。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准确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的出处与用法,可继续关注相关文化内容。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