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大不逾的意思】“细大不逾”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昭公十二年》:“细大不逾,而民无怨。”意思是:无论事情的大小,都合乎法度,不过分,不越界。后来引申为在处理事务时,能够把握分寸,不因事情的大小而有所偏颇或失衡。
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处事公正、有原则,既不忽视小事,也不轻视大事,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做到恰到好处,不越规矩。
一、词语解析
| 词语 | 含义 |
| 细 | 小事、细节 |
| 大 | 大事、全局 |
| 不逾 | 不超过、不越界 |
二、成语释义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细大不逾 |
| 出处 | 《左传·昭公十二年》 |
| 本义 | 事情无论大小,都不越界、不逾矩 |
| 引申义 | 做事有分寸,公正合理,不偏不倚 |
|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人处事得当、公正无私、善于平衡 |
三、使用示例
1. 古文引用
“细大不逾,而民无怨。”——《左传》
意思是说,如果处理事情能兼顾大小,百姓就不会有怨言。
2. 现代用法
- 领导在分配任务时,能做到细大不逾,让每个人都有发挥的空间。
- 他在谈判中始终秉持细大不逾的原则,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型 | 词语 |
| 近义词 | 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公正无私 |
| 反义词 | 轻重不分、厚此薄彼、失衡偏颇 |
五、总结
“细大不逾”强调的是在处理事务时要保持一种平衡和适度的态度,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都要遵守规则、讲究分寸。它不仅是一种处世智慧,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这一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管理、沟通、决策等方面,能够帮助我们更理性、更高效地应对各种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