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其辞是什么意思】“闪烁其辞”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说话含糊不清、不明确,故意回避关键问题或真相。这个成语带有贬义,通常用来批评某人在表达时不够坦率、态度模糊,或者有意隐瞒真实意图。
一、
“闪烁其辞”原意是指说话时像萤火虫一样忽明忽暗,比喻言辞含糊、模棱两可,不愿直截了当地表达真实想法。它多用于批评那些在面对问题时不愿意正面回答、语焉不详的人。
该成语出自《左传》,后来被广泛使用于日常交流和书面表达中,尤其在政治、新闻、法律等场合中较为常见。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闪烁其辞 |
拼音 | shǎn shuò qí cí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子西曰:‘吾未如子之知也。’子南曰:‘吾未如子之知也。’于是子南乃以言辞,而子西乃以行辞,故曰‘闪烁其辞’。” |
含义 | 指说话含糊不清,故意避重就轻,不愿直接表达真实意图。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说话不直爽、态度暧昧,常带贬义。 |
近义词 | 含糊其辞、支支吾吾、吞吞吐吐 |
反义词 | 直言不讳、开门见山、直述其事 |
使用场景 | 政治辩论、新闻采访、法律对话、日常交流等 |
示例 | 他在面对记者提问时闪烁其辞,不愿透露任何细节。 |
三、结语
“闪烁其辞”不仅是一个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沟通方式的体现。在现实生活中,适当表达含蓄是必要的,但过度使用则可能影响信任与效率。因此,在表达时应尽量做到清晰、真诚,避免让人误解或产生不必要的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