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原文和注释】“完璧归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典故之一,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夫蔺相如奉命护送和氏璧前往秦国,面对强权不卑不亢,最终成功保全国宝并使其完整归还赵国的故事。这一事件体现了蔺相如的智慧、勇气与外交才能,也展现了赵国在外交上的尊严。
一、原文节选
> 原文:
>
>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曰:“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相如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私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赵王亦不能得君,是为君弃赵,而事燕,非忠臣也。’臣于是遂止。以臣之愚,谓相如贤于己,故言之。”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
二、
“完璧归赵”讲述的是赵国在面对秦国强索和氏璧时,蔺相如凭借机智与胆识,不仅成功地让秦王答应交换,还在关键时刻保护了赵国的利益,最终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这个故事强调了外交策略的重要性,以及个人智慧与忠诚的价值。
三、关键人物及作用(表格)
| 人物 | 角色 | 主要作用 |
| 赵惠文王 | 赵国君主 | 决定派遣蔺相如出使秦国,维护国家利益 |
| 秦昭王 | 秦国君主 | 提出用十五城换和氏璧,展示强国威势 |
| 蔺相如 | 赵国大夫 | 智勇双全,成功完成外交任务,保全和氏璧 |
| 廉颇 | 赵国大将 | 与蔺相如形成“将相和”,保障国家稳定 |
| 缪贤 | 宦官 | 推荐蔺相如,展现其识人之明 |
四、历史意义与启示
1. 外交智慧:蔺相如在面对强敌时不卑不亢,展示了高超的外交技巧。
2. 忠诚与责任:他为了国家利益不惜冒险,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
3. 团结协作:蔺相如与廉颇之间的“将相和”成为后世推崇的典范。
4. 文化象征:和氏璧不仅是珍宝,更象征着国家尊严与文化传承。
五、结语
“完璧归赵”不仅是一个历史故事,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智慧、勇气与忠诚的经典范例。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强权与挑战时,应以理服人、以智取胜,同时坚守国家尊严与民族气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