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猿祸木解释】“亡猿祸木”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亡猿祸木,岂非天意?”原意是指猴子逃跑了,却让树木受害,比喻因小失大,或因某人(或某种行为)的失误,导致更大的损失。后多用于形容因小问题引发大麻烦,或因个人错误造成整体受损的情况。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亡猿祸木 |
| 拼音 | wáng yuán huò mù |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 原意 | 猴子逃跑,却让树木受害,比喻因小失大 |
| 现代用法 | 形容因小问题引发大麻烦,或因个人错误导致整体受损 |
| 近义词 | 因小失大、祸起萧墙、牵一发而动全身 |
| 反义词 | 以小博大、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
二、成语背景与演变
“亡猿祸木”最早出现在《左传》,原文为:“亡猿祸木,岂非天意?”这里的“亡猿”指的是逃跑的猴子,“祸木”则是树木因此受到损害。表面上看,是猴子逃走导致树木受损,实则寓意深远——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在后世的发展中,这一成语逐渐被引申为对管理、决策、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警示。例如,在团队合作中,一个人的疏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在家庭关系中,一个小矛盾可能引发长期的裂痕。
三、实际应用举例
| 场景 | 例子 | 成语运用 |
| 企业管理 | 某公司员工操作失误,导致系统崩溃,影响客户体验 | 亡猿祸木,小事引发大问题 |
| 家庭关系 | 夫妻因一句玩笑话争吵,最终导致感情破裂 | 亡猿祸木,口舌之争酿成大祸 |
| 政治事件 | 某官员贪污腐败,最终引发社会动荡 | 亡猿祸木,小官引发大乱 |
四、使用建议
- 适用场合:可用于批评因小失大的行为,或提醒人们注意细节。
- 语气建议: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书面表达,不宜用于轻松语境。
- 搭配词语:可与“因小失大”、“祸从口出”等成语搭配使用,增强表达效果。
五、结语
“亡猿祸木”虽源自古代典籍,但其含义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能忽视任何细微之处,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可能会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学会防患于未然,才能避免“亡猿祸木”的悲剧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