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俱焚同归于尽是什么意思】“玉石俱焚”和“同归于尽”是两个常被混用的成语,它们都表示在冲突或危机中,双方或多方最终都遭受毁灭性后果。虽然这两个词常常被放在一起使用,但它们的来源、含义和使用场景略有不同。
下面将从定义、出处、含义、用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1. 玉石俱焚:
“玉石俱焚”出自《尚书·盘庚上》,原意是指玉石和石头一起烧毁,比喻好人和坏人一同受害,或者事物在灾难中共同毁灭。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因某种原因导致整体受损,不分善恶。
2. 同归于尽:
“同归于尽”则强调双方或多方在冲突中同时毁灭,通常带有主观意图,即一方或双方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选择共同毁灭。它更偏向于主动行为,而不是被动的结果。
3. 两者的区别:
- “玉石俱焚”更强调“结果”,是客观发生的毁灭;
- “同归于尽”更强调“行为”,是主观选择的结局。
二、表格对比
| 项目 | 玉石俱焚 | 同归于尽 |
| 出处 | 《尚书·盘庚上》 | 无明确出处,常见于现代汉语 |
| 原意 | 玉石和石头一起烧毁 | 双方或多方一起毁灭 |
| 含义 | 强调结果,不分善恶 | 强调行为,双方主动选择毁灭 |
| 使用场景 | 描述灾难、战争、事故等造成的损失 | 描述对抗、斗争中的自我毁灭行为 |
| 情感色彩 | 中性偏负面 | 负面 |
| 举例 | 战争导致平民与敌军一同死亡 | 两个对手为报复而同时自杀 |
三、结语
“玉石俱焚”与“同归于尽”虽常被混用,但其内涵和使用方式有所不同。理解它们的区别有助于在写作或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意思。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以避免误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