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壁上观成语解释】“作壁上观”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意是指站在墙边观看,比喻对事情的发展不参与、不干涉,只是旁观者。后来引申为在事情发生时,保持中立或冷漠态度,不采取行动。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冲突、竞争或事件时,选择置身事外,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只在一旁观察局势发展。它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暗示这种行为可能显得不够积极或缺乏责任感。
成语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作壁上观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 |
原意 | 站在墙边观看,比喻不参与、不干预 |
引申义 | 对事情漠不关心,只作旁观者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在冲突或事件中的中立态度 |
情感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袖手旁观、冷眼旁观 |
反义词 | 积极参与、挺身而出 |
使用场景示例
- 在公司内部的争执中,他一直“作壁上观”,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 面对朋友之间的矛盾,她选择“作壁上观”,不愿插手。
- 他虽然知道这件事有风险,却始终“作壁上观”,不肯出面协助。
小结
“作壁上观”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也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复杂局面时的一种心理状态。虽然有时“作壁上观”可能是出于谨慎或自我保护,但长期如此可能会被认为缺乏担当。因此,在适当的时候主动介入、表达观点,往往比一味旁观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