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025-09-16 14:45:23

问题描述: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个问题到底啥解法?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6 14:45:23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是西汉贾谊所作的一篇政论文,其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其核心观点之一。这句话深刻揭示了秦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缺乏仁义之治,导致在统一六国后无法维持长久的统治。本文将对这一观点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关键信息。

一、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出自《过秦论》,意为:如果统治者不施行仁义,那么即使在强盛时期,也会因失去民心而逐渐衰败。秦始皇虽以武力统一六国,但未能施行仁政,反而严刑峻法、暴虐无道,最终导致百姓反抗,秦朝迅速灭亡。

贾谊认为,秦之所以能够攻灭六国,是因为当时诸侯割据、战乱频繁,秦国通过军事手段和制度革新取得优势;然而一旦天下统一,形势就发生了变化。此时若仍以高压政策对待百姓,必然引发民怨,导致政权崩溃。因此,“攻守之势异也”,即攻与守的策略应随形势而变,不可一成不变。

二、关键点对比表

项目 内容说明
出处 《过秦论》——西汉·贾谊
原文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含义 若不施行仁义,即使强大也会因失去民心而失败;攻与守的策略需随形势变化而调整。
背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未实施仁政,反用严刑峻法,导致民怨沸腾,秦朝迅速灭亡。
攻守之势 攻:依靠武力与制度优势;守:需要仁政与民心支持。
核心观点 仁政是维系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缺乏仁义终将导致失败。
现实意义 强调统治者应注重民生、施行仁政,而非仅依赖武力或权术。

三、结语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不仅是对秦朝兴亡的总结,更是对后世政治治理的重要启示。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强盛不仅在于军事力量的强大,更在于能否赢得民心、施行仁政。只有懂得因时制宜、以德服人,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