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如缕的成语解释不绝如缕是什么意思】“不绝如缕”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声音、气息、联系等虽然微弱但仍在持续不断。这个成语在文学、历史、日常表达中都有广泛应用。下面将从含义、出处、用法及常见误区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成语解释
成语名称:不绝如缕
拼音:bù jué rú lǚ
字面意思:不绝,指没有断;如缕,像丝线一样细而不断。
基本含义:形容声音、气息、联系等虽微弱但仍在持续不断,也比喻局势或事物虽濒临崩溃但仍勉强维持。
二、出处与典故
出处 | 内容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今我虽老,未忘于礼,其可弃乎?吾闻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今我不为,是弃本也。夫不绝如缕,岂可忽哉?” |
《汉书·司马迁传》 | “天子既下诏,群臣皆贺,唯王莽独不言。时人怪之,乃曰:‘吾见其意,不绝如缕,恐其有变也。’” |
从这些典故可以看出,“不绝如缕”最初多用于描述一种微弱却持续的状态,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式。
三、用法与例句
使用场景 | 例句 |
描述声音 | 他低声说话,声音不绝如缕,仿佛随时会消失。 |
描述联系 | 尽管多年未见,他们之间的友谊仍不绝如缕。 |
描述局势 | 战争虽已结束,但国家经济仍不绝如缕,亟需恢复。 |
四、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错误用法 | 正确用法 | 说明 |
用来形容热闹场面 | × 不能用于形容喧闹、热烈的场面 | “不绝如缕”强调的是微弱、持续,而非强烈、连续 |
用来形容情绪 | × 一般不直接用于描述情绪 | 可用于描述情绪的延续性,但需结合语境 |
与“络绎不绝”混淆 | × 两者意义不同 | “络绎不绝”强调接连不断,而“不绝如缕”强调微弱而持续 |
五、总结
“不绝如缕”是一个富有画面感和情感色彩的成语,常用于描述那种看似脆弱却顽强存在的状态。它不仅可用于文学作品,在日常交流中也能增添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理解其正确含义和使用方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表达中更加准确地传达思想。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不绝如缕 |
拼音 | bù jué rú lǚ |
含义 | 形容声音、气息、联系等虽微弱但仍在持续不断 |
出处 | 《左传》《汉书》等 |
用法 | 描述声音、联系、局势等 |
常见例句 | 他低声说话,声音不绝如缕。 |
注意事项 | 避免用于形容热闹、情绪等非微弱持续的情境 |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不绝如缕”的含义与使用方式,避免误用,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