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姗姗来迟的意思】“姗姗来迟”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到达的时间较晚,通常带有一种轻微的不满或调侃意味。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中。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姗姗 | 形容走路缓慢的样子,引申为动作缓慢或时间拖延 |
来迟 | 到得晚,比预期时间晚 |
整体含义:
“姗姗来迟”原意是形容女子走路轻柔缓慢,后来引申为事情或人到达得比较晚,常带有轻微的责备或幽默语气。
二、用法与语境
场景 | 示例句子 |
日常交流 | “你今天怎么这么晚才到?真是姗姗来迟。” |
新闻报道 | “会议开始后,几位重要嘉宾才姗姗来迟。” |
文学作品 | “她缓缓走来,姗姗来迟,仿佛不愿打扰这份宁静。”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慢慢吞吞、迟迟未到、迟到、延迟 |
反义词 | 马上到来、迅速抵达、提前到达 |
四、成语来源(简要)
“姗姗”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卫风·竹竿》:“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后世多用于描写女子姿态优美、行动缓慢。而“来迟”则表示到达时间晚,两者结合后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表达,用来形容人或事到得晚。
五、注意事项
- 语气轻重:根据语境,“姗姗来迟”可以是中性、轻微批评,也可以是带有调侃意味。
- 适用对象:既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事件、物品等。
- 避免滥用:在正式场合中应谨慎使用,以免显得不够尊重。
六、总结
“姗姗来迟”是一个形象生动、用途广泛的成语,能够准确表达“迟到”的意思,同时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了解其含义、用法和语境,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