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柱鼓瑟是什么意思】“胶柱鼓瑟”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意是指用胶把琴瑟的弦固定在柱上,使其不能自由调节音高,比喻人做事拘泥成法、不知变通,或思想僵化、墨守成规。
“胶柱鼓瑟”字面意思是将琴瑟的弦用胶固定在琴柱上,无法调整音调。引申为做事固执、不懂变通,缺乏灵活性。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不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而坚持旧方法的人。
表格展示:
词语 | 胶柱鼓瑟 |
拼音 | jiāo zhù gǔ sè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原意 | 用胶固定琴瑟的弦,使其不能调节音高 |
引申义 | 做事拘泥成法,不知变通;思想僵化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近义词 | 墨守成规、刻舟求剑、按图索骥 |
反义词 | 灵活应变、随机应变、因时制宜 |
例句 | 他总是胶柱鼓瑟地按照老办法办事,根本不管实际情况的变化。 |
总结:
“胶柱鼓瑟”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对现实生活中思维固化现象的生动描述。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灵活应变、与时俱进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