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令夕改典故】“朝令夕改”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令之不从,政之不行;令之既出,而复更之,是谓朝令夕改。”意思是早上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变了,形容政策或命令反复无常,缺乏稳定性。
这个成语常用来批评那些做事没有原则、反复无常的领导者或管理者。它强调的是制度和政策的连续性与权威性,如果频繁更改,不仅会降低执行效率,还会造成混乱和信任危机。
一、典故来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五年》 |
原文 | “令之不从,政之不行;令之既出,而复更之,是谓朝令夕改。” |
释义 | 早上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变,比喻政策或命令反复无常。 |
二、成语含义
项目 | 内容 |
本义 | 政策或命令频繁变更,缺乏稳定性。 |
引申义 | 指人或组织行事没有原则,反复无常。 |
使用场合 | 批评领导者的决策不稳,或制度不健全的情况。 |
三、历史背景
项目 | 内容 |
背景 |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争权夺利,政治局势动荡。 |
典故出处 | 《左传》记载了晋国大夫赵盾因政策反复而引发的问题。 |
启示 | 反映了古代对稳定治理的重视,强调政策应有延续性。 |
四、现代应用
项目 | 内容 |
政治领域 | 用于批评政府政策不稳定、缺乏连贯性。 |
企业管理 | 用于指出企业决策频繁变动,影响员工信心。 |
日常生活 | 用于形容某人说话不算数、行为反复。 |
五、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朝令夕改”的关系 |
朝三暮四 | 比喻反复无常,变化多端 | 近义词,但更偏向于欺骗或戏弄他人 |
一成不变 | 指事物始终如一,没有变化 | 反义词,强调稳定 |
三心二意 | 指心思不专一 | 与“朝令夕改”有一定关联,但侧重点不同 |
六、总结
“朝令夕改”是一个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的成语。它不仅反映了古代对稳定治理的追求,也警示现代社会中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应保持决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频繁变更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影响公众的信任与社会的秩序。因此,在任何情况下,坚持原则、保持政策的一致性,都是实现有效治理的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