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德广什么意思】“大行德广”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道德高尚、行为正直,并且其影响深远、惠及广泛。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原意是指有大德之人,其行为能够广为流传,受到世人的敬仰和效仿。
一、
“大行德广”字面意思是“大的行为,广大的德行”,强调一个人在道德和行为上的卓越表现,并且这种表现对社会或他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仅是一种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象征。
该成语多用于赞美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正、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常见于文学作品、历史记载或对人物的评价中。
二、表格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近义词 | 反义词 |
大行 | 崇高的行为 | 《左传》 | 描述人品与行为 | 高风亮节、德高望重 | 无德无行、品行不端 |
德广 | 道德广泛传播 | 《左传》 | 强调道德影响力 | 惠泽四方、德被苍生 | 罪恶昭彰、德薄才浅 |
成语整体 | 行为高尚,德行广布 | 《左传》 | 赞美人物、评价社会 |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 | 为人卑劣、德行低下 |
三、实际应用举例
1. 历史人物评价:如孔子、孟子等古代圣贤,因其思想深远、影响广泛,常被称为“大行德广”的代表。
2. 现代人物表彰:在表彰先进人物时,也常用此成语来形容他们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贡献。
3. 文学作品引用:在古文或现代文章中,“大行德广”常用来赞美人物的高尚品格,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四、结语
“大行德广”不仅是对个人道德和行为的肯定,更是一种对社会正能量的倡导。在当今社会,弘扬这种精神,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促进社会和谐。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