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仪休拒收礼物文言文翻译】《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则出自《战国策》的寓言故事,讲述了齐国大夫公仪休拒绝接受他人赠送的鱼的故事。这则故事通过简单的对话和行为,展现了公仪休清正廉洁、不贪图小利的高尚品德,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处世智慧。
一、
公仪休是齐国的相国,他非常注重个人操守。有一天,有人给他送了一条鱼,他却坚决拒绝接受。送鱼的人感到疑惑,公仪休解释说:“如果我接受了这条鱼,就会因为受贿而被罢免官职,到时候我就连自己买鱼的钱都没有了。所以我不能收。”这句话体现了公仪休“以廉为本”的思想,也反映了古代士大夫对权力与道德关系的深刻理解。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寓意深远,强调了廉洁自律的重要性,以及在权力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的必要性。
二、文言文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公仪休相鲁,嗜鱼而不受。 | 公仪休在鲁国做宰相,喜欢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 |
人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 有人问:“您喜欢吃鱼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
曰:“夫唯嗜鱼,故不受。” | 他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才不接受。” |
“夫受鱼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宁不受鱼而长自给鱼。” | “如果接受了鱼,就会因为受贿而被罢免相位,到时候就无法自己买鱼了。宁愿不接受鱼,才能长期自己买鱼。” |
三、总结与启示
《公仪休拒收礼物》虽为古文,但其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
- 廉洁是立身之本:只有清正廉洁,才能赢得尊重和信任。
- 权与利要分清:权力不应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否则终将失去一切。
- 长远眼光更重要:一时的便利可能带来长久的损失,应从大局出发思考问题。
此故事不仅是一个历史片段,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