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凿壁借光文言文翻译】一、
“匡衡凿壁借光”是中国古代一则广为流传的励志故事,出自《汉书·匡衡传》。故事讲述了西汉时期的学者匡衡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为了读书,他利用邻居墙壁上的缝隙来借光学习,最终成为一代名臣。
该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人克服困难、刻苦求学的精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的尊重与追求。在现代,这一典故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在艰苦环境中坚持学习,追求理想。
二、文言文原文与白话翻译对照表
文言文原文 | 白话翻译 |
匡衡字稚圭,东海郡人也。 | 匡衡,字稚圭,是东海郡的人。 |
少而好学,家贫,不常得油。 | 他小时候就喜欢学习,但家里贫穷,常常没有灯油。 |
尝于壁间穿孔,以借邻家之光。 | 曾经在墙上挖个小洞,借邻居的灯光来读书。 |
每夜读,未尝废也。 | 每天晚上都读书,从未间断过。 |
及长,博通五经,尤精《诗》。 | 等到长大后,他精通五经,尤其擅长《诗经》。 |
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 当时人们常说:“不要讲《诗经》,匡衡来了。” |
鼎者,衡也。 | “鼎”就是“衡”的意思。 |
是以学者多从之游。 | 所以很多学者都跟随他学习。 |
三、故事启示
“匡衡凿壁借光”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勤奋学习的故事,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我们:
- 环境虽苦,志向可坚:即使身处逆境,只要心中有目标,就能找到突破的方法。
- 知识改变命运:匡衡通过不断学习,最终实现了人生价值,成为国家栋梁。
- 榜样力量无穷:他的事迹激励了无数后来者,成为后世学子的楷模。
四、结语
“匡衡凿壁借光”不仅是文言文中的一则经典故事,更是中华文化中重视教育、崇尚学问的重要体现。它的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铭记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