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之氓原文和翻译】《永之氓》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寓言性散文,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永州(今湖南零陵)的民间故事,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与人性的复杂。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体现了柳宗元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
一、
《永之氓》讲述了一位名叫“永之氓”的人,因贫穷而被迫卖妻养子,最终在无奈中走向悲剧。文章通过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艰难处境,以及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扭曲与挣扎。柳宗元借此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也批评了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永之氓,姓王氏,名某,字子安。 | 永州的百姓,姓王,名字叫某,字子安。 |
| 少贫,无以为生,遂鬻其妻以养子。 | 年轻时贫穷,无法维持生计,于是卖掉妻子来养活儿子。 |
| 其妻曰:“吾为汝妻,岂可卖乎?” | 他的妻子说:“我作为你的妻子,怎么能被卖掉呢?” |
| 曰:“吾有子,不能养,故卖汝。” | 回答说:“我有孩子,无法抚养,所以卖掉你。” |
| 妻泣曰:“吾与汝共苦,今乃卖我,何以自全?” | 妻子哭泣着说:“我和你一起吃苦,现在却要卖掉我,怎么自救呢?” |
| 曰:“吾不能养子,奈何?” | 回答:“我无法养活孩子,怎么办呢?” |
| 妻曰:“吾虽贱,亦人也,岂可卖耶?” | 妻子说:“我虽然卑贱,也是人,怎么能被卖掉呢?” |
| 曰:“吾无他术,惟此而已。” | 回答:“我没有其他办法,只能这样做。” |
| 妻遂去,不复归。 | 妻子于是离开,再也没有回来。 |
| 子长,知父之志,欲赎母。 | 儿子长大后,知道父亲的心意,想要赎回母亲。 |
| 乃卖身于富家,得金百两。 | 于是把自己卖给有钱人家,得到一百两银子。 |
| 以赎母,母不受。 | 用这些钱来赎回母亲,但母亲不肯接受。 |
| 曰:“吾已弃汝矣,岂可再受汝财?” | 说:“我已经抛弃你们了,怎么还能接受你的钱财呢?” |
| 子悲,投江而死。 | 儿子感到悲伤,跳入江中而死。 |
三、文章启示
《永之氓》不仅是一则关于家庭悲剧的故事,更是一面反映社会现实的镜子。它揭示了古代社会中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以及在道德与生存之间的艰难抉择。柳宗元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同时也批判了社会的冷漠与无情。
四、结语
《永之氓》虽短,却寓意深远。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应保持人性的尊严与良知;同时,也呼吁社会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怀与支持。这篇文章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