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成语和解释】“道”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字,它不仅代表了道路、方向,还蕴含着哲学、道德、规律等多重含义。许多成语中都包含了“道”字,这些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经典文献或历史故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实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与“道”相关的成语及其解释,便于读者理解和学习。
一、
“道”作为汉语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成语中频繁出现,涵盖了从行为规范到人生哲理的广泛内容。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了解这些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素养,并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
二、道的成语及解释(表格)
成语 | 拼音 | 解释 | 出处/来源 |
道听途说 | dào tīng tú shuō | 在路上听来的消息,没有根据的话。 | 《汉书·艺文志》 |
朝三暮四 | cháo sān mù sì | 比喻反复无常,变化多端。 | 《庄子·齐物论》 |
背道而驰 | bèi dào ér chí | 指行动方向与目标相反。 | 《后汉书·马援传》 |
问道于盲 | wèn dào yú máng | 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不懂的人请教。 | 《荀子·儒效》 |
得道多助 | dé dào duō zhù | 指符合正道的人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 《孟子·公孙丑下》 |
失道寡助 | shī dào guǎ zhù | 指违背正道的人会失去支持。 | 《孟子·公孙丑下》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 rén zhě lè shān, zhì zhě lè shuǐ | 比喻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喜好。 | 《论语·雍也》 |
以德报怨 | yǐ dé bào yuàn | 用恩惠回报仇恨。 | 《论语·宪问》 |
以理服人 | yǐ lǐ fú rén | 用道理说服别人。 | 《孟子·公孙丑上》 |
有道之士 | yǒu dào zhī shì | 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 《史记·屈原列传》 |
通过以上成语的学习,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道”的文化内涵,还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成语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