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狼传原文翻译】《中山狼传》是明代作家马中锡所著的一篇寓言性散文,以“中山狼”为象征,讲述了一个关于忘恩负义、凶狠无情的故事。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对人性中贪婪与忘恩的批判。
一、
《中山狼传》讲述了一只狼在被猎人追赶时,被一位书生所救,狼却在获救后反咬一口,试图吃掉书生。故事揭示了“忘恩负义”的主题,警示人们不要被表面的善良所迷惑,也要警惕那些看似温顺实则心怀恶意的人。
文中通过狼的转变,形象地刻画了人性中阴暗的一面,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道德沦丧的担忧。整篇文章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寓意深刻。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中山有驴,无他技,然好鸣。 | 中山有一头驴,没有其他本领,但喜欢叫唤。 |
有狼闻其声而至,欲食之。 | 有一只狼听到它的叫声,就来了,想吃掉它。 |
驴惧,呼于人。 | 驴害怕,向人呼救。 |
有人适过,救之。 | 正好有人经过,救了它。 |
狼既得脱,遂衔其尾而去。 | 狼逃脱后,就叼着它的尾巴离开了。 |
驴不悟,以为人善也。 | 驴没有明白,认为人是善良的。 |
后数日,狼复来,欲食之。 | 几天后,狼又来了,想要吃掉它。 |
驴又呼于人,人不复救之。 | 驴再次向人呼救,但人不再救它了。 |
狼遂食之。 | 狼于是吃掉了它。 |
夫狼也,非人也,而人信之;人也,非狼也,而狼食之。 | 那狼不是人,但人却相信它;人不是狼,却被狼吃了。 |
三、文章寓意
《中山狼传》虽短,却寓意深远。它告诉我们:
- 不要轻信他人:即使是看似友善的人或动物,也可能隐藏着危险。
- 忘恩负义终将自食其果:狼因忘恩而最终害人,也害了自己。
- 人性复杂,需谨慎对待:人与兽之间,有时界限模糊,不可一概而论。
四、结语
《中山狼传》不仅是一篇寓言,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中的善与恶。它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识人辨事,避免被表象所迷惑。同时,也呼吁人们要懂得感恩与自保,才能在复杂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