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外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外”是一个常见的字,常用于成语中,表达“外部、外面、以外”的意思。很多带有“外”字的成语不仅含义丰富,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带“外”字的成语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常见带“外”字的成语总结
1. 外强中干:外表强大,内里虚弱。
2. 外圆内方:外表随和,内心有原则。
3. 外柔内刚:外表柔顺,内心坚强。
4.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比喻不懂行的人只看到表面现象,懂行的人则能看出内在道理。
5.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推荐人才时不回避仇人,也不回避亲人。
6. 外患未已,内忧又起:指外部的祸患还未平息,内部的忧虑又出现了。
7. 外貌堂堂:形容人的仪表端正、气派。
8. 外戚宦官:指皇帝身边的亲属和太监,常用来指代权臣。
9. 外道:指不合常规或不正统的做法。
10. 外敌:指来自外部的敌人。
11. 外力:指来自外部的力量。
12. 外宾:指外国客人。
13. 外事:指与外国有关的事情。
14. 外伤:指身体外部受到的伤害。
15. 外孙:女儿的儿子。
二、带“外”字的成语汇总表
成语 | 含义说明 |
外强中干 | 表面强大,内里虚弱 |
外圆内方 | 外表随和,内心有原则 |
外柔内刚 | 表面柔和,内心坚定 |
外行看热闹 | 不懂行的人只看表面现象 |
内行看门道 | 懂行的人看出内在道理 |
外举不避仇 | 推荐人才不因仇人而回避 |
内举不避亲 | 推荐人才不因亲人而回避 |
外患未已 | 外部的祸患还未平息 |
内忧又起 | 内部的忧虑又出现了 |
外貌堂堂 | 形容仪表端正、气派 |
外戚宦官 | 指皇帝身边的亲属和太监 |
外道 | 不合常规或不正统的做法 |
外敌 | 来自外部的敌人 |
外力 | 来自外部的力量 |
外宾 | 外国客人 |
外事 | 与外国有关的事情 |
外伤 | 身体外部受到的伤害 |
外孙 | 女儿的儿子 |
三、结语
带“外”字的成语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也常常用于描述事物的内外关系、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社会现象等。了解这些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并在实际交流中灵活运用。希望以上内容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