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虎离山的解释】“调虎离山”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军事策略,意思是通过诱骗或引诱敌人离开原本的阵地或有利位置,使其陷入被动或不利的局面。这个成语常用于比喻在处理问题时,采取迂回战术,让对方失去原有的优势,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成语解析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调虎离山 |
| 拼音 | diào hǔ lí shān |
| 出处 | 出自《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对司马懿的计策描述 |
| 含义 | 诱使敌人离开其据点,使其处于不利境地 |
| 用法 | 多用于军事、政治、商业等策略性场合 |
| 近义词 | 声东击西、围魏救赵 |
| 反义词 | 守株待兔、按兵不动 |
二、历史典故
“调虎离山”最早出现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了应对司马懿的威胁,故意放出消息,让司马懿误以为蜀军主力在祁山,从而诱使其率军前往,而实际上诸葛亮早已布置好伏兵,成功击退了敌军。这一策略正是“调虎离山”的典型应用。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调虎离山”常被用来形容各种策略性的行为,如:
- 商业竞争:企业通过制造假象,引导竞争对手转移注意力,从而在关键领域取得优势。
- 政治博弈:政府或政党通过舆论引导,让对手偏离主要议题,从而掌握主动权。
- 个人发展:在职场或人际关系中,通过巧妙的方式让对方放松警惕,从而获得更好的机会。
四、使用建议
| 使用场景 | 建议 |
| 商业谈判 | 可用于诱导对方做出错误判断 |
| 军事战略 | 适用于战场上的诱敌战术 |
| 日常沟通 | 避免过度使用,以免造成信任危机 |
| 文学创作 | 是一个富有张力的表达方式 |
五、总结
“调虎离山”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它强调的是策略与智慧的重要性,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局面时,要善于运用手段和方法,而不是盲目硬拼。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生活,这一策略都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