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十一】《刑法修正案(十一)》于2020年12月26日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该修正案是对我国《刑法》的又一次重要修订,旨在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刑事法律体系,强化对公民权益的保护,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一、主要
《刑法修正案(十一)》共涉及31个条文的修改或新增,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刑事责任年龄调整:对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在特定严重犯罪情况下,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2. 增设新罪名:如妨害安全驾驶罪、冒名顶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等。
3. 完善金融犯罪规定:加强对证券、期货市场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4. 强化对未成年人和妇女的保护:新增针对未成年人的性侵、虐待等犯罪行为的处罚条款。
5. 优化刑罚结构:调整部分罪名的量刑幅度,增强司法实践的可操作性。
二、重点内容对比表
| 原刑法条款 | 修正后刑法条款 | 修改内容说明 |
| 第17条 | 新增第17条之一 | 对12-14岁未成年人在特定严重犯罪情形下可追究刑事责任 |
| 第234条 | 新增第234条之一 | 明确“冒名顶替罪”的构成要件及量刑标准 |
| 第253条 | 新增第253条之一 | 增设“妨害安全驾驶罪”,针对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 第272条 | 新增第272条之一 | 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的适用范围 |
| 第285条 | 新增第285条之一 | 强化对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行为的打击 |
| 第291条 | 新增第291条之一 | 明确“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认定标准 |
| 第300条 | 新增第300条之一 | 扩大“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的适用范围 |
三、影响与意义
《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出台,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它不仅回应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未成年人犯罪、网络犯罪、金融秩序维护等,也进一步推动了刑法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修正案在保障人权与维护社会秩序之间寻求平衡,增强了法律的适应性和前瞻性。
总体来看,《刑法修正案(十一)》是近年来刑法领域的一次重要改革,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意义。


